- 学院介绍
- 学院介绍
交通工程学院介绍
一、院系介绍
2021年初,为进一步服务城市智慧交通产业发展,我校整合校内交通类优势专业群,成立“交通工程学院”。目前设有飞机机电设备维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4个专业。现有校内专职教职工21人,其中副高及以上教师7人,博士5人。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700人(含退役军人班级)。设有交通部认定的职业技能鉴定站1个,省级产业学院1个,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近三年,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8141人次,培养留学生 218 人。与亚洲龙头航空维修企业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与厦门轨道交通集团等企业多年来深度合作,在区域集团化办学、国际化办学、职业培训、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合作办学,产教融合,提升专业内涵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独具特色两岸智慧交通和航空、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基地。
交通工程学院实训大楼——城院站
二、专业介绍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
【专业概况及专业特色】
飞机维修是指对飞机及其上的技术装备进行的维护和修理,以保持及提高飞机的可行性,确保飞行安全。其中飞机机电设备维修更是飞机维修维护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性能安全良好的机电设备是飞机安全正点飞行的保障,是民航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致力于为厦门翔安国际新机场的建设及为厦门市政府进一步打造“拥有知名大型航空公司、大型维修企业、国际机场、飞机零部件维修和培训为一体的航空产业链”添砖加瓦,也将为“厦门市政府与中国商飞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航空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涉及现代航空维修的企业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掌握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相应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创新精神,能胜任飞机机电设备维护修理、例行保养、性能检测及飞机零部件维修等一线工作并能够适当向民航通用航空及飞机维修、制造等领域一线岗位延伸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培养方式】
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由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与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参与。全日制教学,包含理论模块和实习模块,分成课堂教学、车间操作和厦门太古维修机库实习三种方式交叉进行。采取定位先进制造业企业岗位能力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根据就业岗位的知识要求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行业的工作岗位内容安排实训环节,实现仿真模拟操作、“课程进企业”与“企业进课堂”等多样化实训教学方式。本专业将适当的借鉴“内引外联,互融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行业人才。
【主干课程】
涡轮发动机原理与结构、燃气涡轮发动机系统、飞机电气部件、飞机系统与附件、飞机电子系统、人为因素与航空法规、航空材料、专业英语、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动、机械基础、工程制图、维修基本技能、飞机机电拆装基本技能等。
【办学条件】
1. 师资队伍
本专业所属交通工程学院拥有一支较稳定的、专业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以高、中级职称教师为主体的专职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9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80%以上。除专任教师外,厦门太古飞机公程有限公司将为本专业提供一支50人以上的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与工程技术能力的人才队伍作为外聘兼职教师群,有效的保障本专业的技术技能教学条件。
2. 实训条件
目前已建成的校内实训基地有:飞机发动机装调实训室、航空器综合培训平台实训基地(在建)、维修基本技能实训室(在建)、涡轮发动机试车台实训室(在建)、机械制图实训室、钳工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PLC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CAD/CAM实训室、先进制造实训中心、产品创新实训中心、汽车实训中心等校内实训室。这些实训室将为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师生的课内教学和课内实践活动提供有力的保证。厦门太古飞机公程有限公司作为合作办学企业将提供包括:发动机、起落架、机舱等飞机机电设备维修相关实训项目,以及机库顶岗实习等。下一阶段,学校内部也将逐步规划并建立与飞机维修专业岗位核心能力相关的实训室,建成后将为飞机维修相关专业提供更优越的校内实训条件,满足专业的生产性实训教学需求。
【就业情况】
毕业生可在航空公司、飞机维修公司、飞机制造公司、机场、通用航空公司、航空运动学校、飞机部件维修公司、航空器材公司等相关单位,或机电设备维修维护相关行业从事机电设备的管理、维护、维修等工作。
【本专业可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
本专业学生通过相关考试考核可以获得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基础执照机修、全国CAD技能等级一级、电工等。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专业简介】
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制式的运营公司培养车站站务管理方面的技术技能人才,包括站务员、站务值班员、行车值班员、等等。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地铁车站管理必需的理论知识、技能,在地铁车站运营一线,从事票务作业、车站值守、客运组织、行车组织等工作岗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主干课程】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AFC系统及检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客运组织实训、行车组织实训、地铁站务专项技能实训。
【办学条件】
1.师资队伍
运营专业现有校内专任教师7人,负责本专业的建设与专业课教学;校内跨系部兼职授课教师4人,负责专业课中部分跨学科课程。已经建立校外兼职教师资源库15人,主要由厦门轨道交通集团推荐的骨干工程师及来自其他企业、其他高校的人员组成。
2.实训条件
2015年6月,我校与厦门轨道交通集团开始筹划合作共建轨道交通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培训中心总建筑面积约2231平方米,总投资约5000万元。培训中心由模拟车站、列车驾驶仿真培训系统实训室、OCC仿真培训系统实训室、车站作业仿真培训系统实训室、虚拟仿真实训室等部分组成。
该培训中心是地铁运营相关培训的主要基地,发挥学生培养、员工培训、技能鉴定、职业竞赛、科普教育四位一体的功能。实训基地设备、设施的性能、规范与厦门地铁一致,先进性居行业领先。
图1 OCC仿真培训系统实训室
图2 车站作业仿真培训系统实训室
图3 列车驾驶仿真培训系统实训室
图4 模拟车站效果图
【毕业要求】
1.完成教学进程表规定的课程,所修课程(包括实践教学)的成绩全部合格;
2.获得至少一本专业制定的职业技能证书。
【就业情况】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工作。本专业毕业生毕业1~3年内就业岗位为站务员、客运值班员,从事监票、售票、站台值守等工作。3~5年以后就业岗位主要为行车值班员。
【其他说明】
2017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获厦门市民投票的“职校王牌特色专业”称号。
2017年末,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入选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示范点培育项目”。
2019年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在的轨道交通学院入选福建省教育厅首批产业学院试点项目。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
【专业简介】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设备维护、车辆驾驶及检修等一线技术专业人员越来越多。以厦门地铁为例,厦门地铁1号线2017年年底开通,厦门地铁2号线2019年7月开通,厦门地铁3号线2021年6月年开通。厦门地铁4号线、6号线预计2022年年底开通,厦门地铁5号线、7号线、8号线、9号线和10号线还在规划中。厦门地铁未来几年对一线人员的需求巨大,对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人员的需求仅此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截至2022年对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人员将有3667人的需求(其中司机方向2011人,检修方向1656人),对车辆技术专业人员的远期需求将达到6617人(其中司机方向3629人,检修方向2988人),如下图所示。
因此,我校结合目前已办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发展及与厦门轨道集团校企合作情况,为了满足社会对轨道新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新增“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人才。主要面向地铁、工程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培养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相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从事设备调试维护、车辆驾驶检修等相关工作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车辆电气设备、列车牵引与制动系统、车辆驾驶控制系统、车辆检修工艺及生产组织、列车操作及故障处理(驾驶方向)列车运行突发事件处理(驾驶方向)、 车辆机械系统检修(检修方向)、车辆电气系统检修(检修方向)、等专业技能课
【办学条件】
1、师资队伍
校内专任教师4人和实训员2人,负责本专业的建设与专业课教学;校内兼职教师4人,负责专业课中部分跨专业基础课及交叉学科课程教学;有由厦门轨道交通集团推荐的骨干工程师及来自其他企业、其他学校的城市轨道车辆技术专业的教师组成的10人校外专家库。
2、实训条件
2015年6月,我校与厦门轨道交通集团开始筹划合作共建轨道交通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构建了综合运营仿真系统实训基地、模拟车站实训基地、虚拟仿真实训室、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实训等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设备金额近3000万元的教学实训条件。当前主要的主要专业仪器设备装备情况如下
序号 |
设备名称 |
序号 |
设备名称 |
1 |
车站HMI操作计算机 |
8 |
车门 |
2 |
车站IBP实训台 |
9 |
列车仿真器 |
3 |
综合监控软件 |
10 |
道岔 |
4 |
控制中心行调、环调、电调、场调操作软件 |
11 |
轨道 |
5 |
列车仿真模拟器 |
12 |
FAS系统 |
6 |
AFC系统(售票机、检票机、BOM等) |
13 |
通信系统 |
7 |
受电弓 |
14 |
列车安全仿真计算机 |
2018年,我校与厦门轨道交通集团共建了校外实训基地,可安排学生到厦门北车辆段进行认识实习。
实训场景 |
||
|
【毕业要求】
1.完成教学进程表规定的课程,所修课程(包括实践教学)的成绩全部合格;
2.获得至少一本专业制定的职业技能证书。
【就业方向】
城市轨道交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不仅学习了针对轨道车辆的专业技术知识,同时,也学习机械(汽车)、电气及控制方面相关基础知识,该专业的学生就业选择面较广:
(1)厦门地铁、福州地铁及全国其他城市地铁,从事轨道交通车辆驾驶和地铁列车日常检修工作;
(2)轨道车辆生产制造企业,如泉州中车唐车轨道车辆有限公司,从事进行车辆装配与调试;
(3)城际铁路公司,由于城际铁路与地铁运营模式类似,未来城际铁路车辆的检修同样需要大量的车辆技术相关人才;
(4)其他轨道车辆配套企业或新能源汽车、电动客车等相关的机械行业工作。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原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汽车制造业,汽车、摩托车等修理与维护行业的汽车整车制造人员、汽车摩托车维修技术服务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汽车质量与性能检测、汽车故障返修、汽车机电维修、服务顾问等工作的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主干课程
汽车零部件识图、汽车文化、汽车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汽车专业英语、汽车零部件识图、汽车使用与维护、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检测与维修、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汽车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汽车质量评审与检验、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节能与新能源技术、专业英语、发动机检测与维修实训、汽车检测实训、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实训、汽车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实训、汽车维护与综合故障诊断实训等。
三、办学条件
1、师资队伍
汽修教研室目前拥有一支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共1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人,中级职称教师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7人;具有行业企业经历的教师7人。
2、实训基地
本专业历经多年的建设,目前校内汽车工程实训中心拥有汽车认识与维修保养实训室、发动机构造实训室、汽车底盘构造实训室、汽车电子与电器实训室、汽车整车拆装检测实训室、汽车发动机电控实训室等校内一体化实训室。
为保证学生的校外实习需要,近几年来建有厦门信达国贸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信达诺(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厦门公交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紧密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
四、就业面向及岗位
1、就业面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汽车品牌4S店、职业学校、汽车特约维修站、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等企事业单位。
2、就业岗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汽车检修、汽车销售、汽修专业教师、汽车美容、二手车评估、汽车保险与理赔、技术管理和经营等工作,也可在汽车服务领域选择自主创业。
五、教学成果
1、学院积极为汽修专业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达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增强岗位实践能力,为学生实习和就业奠定坚定的基础。2012年-2015年、2021年参加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比赛均获三等奖,2016年参加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比赛获二等奖。
2、本专业于2017年被学院列为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3、吸引厦门东之星(奔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厦门盈众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知名汽车服务企业到我校招聘本专业毕业生。
六、本专业可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
本专业毕业生通过相关考核可以获得教育部首批1+X试点专业证书,即汽车运用与维修(中级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